|
 |
|
創會理事長 汪作良醫師
|
|
|
|
作良忝為復健科專科醫師,行醫近十載後,深感傳統醫療對許多脊椎疾患之療效有限,台灣脊椎醫療似有更上層樓之空間;而國內醫療體系大多重視構造性病理(structural pathology)的診療,對於功能性病理(functional pathology)的課題少有研究。因此作良於1997年毅然負笈美國研習脊椎醫學,冀能學習更精進有效之診療技術。在美留學期間,作良常往來各州研習各家技術,夙夜匪懈、孜孜不倦。希望回國後能貢獻所學,讓國人能享有更高品質之脊椎醫療服務。
|
|
|
歸國後,承蒙恩師洪章仁教授與北醫陳適卿主任於2002年一月十二日、十三日及二十日分別於成大、北醫召開「2002台灣脊椎手法治療研討會」,此乃台灣醫界第一次針對脊骨矯治醫療舉辦之大型研討會。會中邀請了台灣復健醫學界前輩:連倚南教授、詹瑞棋理事長、周崇頌主任、謝霖芬主任、王亭貴醫師、黃茂雄主任及物理治療專家徐阿田主任與方飛鵬理事長等擔任座長,與會學員超過百人,盛況空前。
|
本會籌備委員左起為林炯郁醫師、李才華醫師、楊啟光醫師、詹富盛醫師、汪作良醫師、王博瀚醫師、王文達醫師、許碩堯醫師
|
 |
|
(攝於2003年7月26日攝於台大景福館)
|
|
|
|
|
|
 |
本會第一屆理監事左起為潘繼仁監事、陳智光常務監事、武家安理事、李才華理事、林炯郁理事、詹富盛常務理事、汪作良理事長、許碩堯理事、王博瀚理事、蕭竹生常務理事、王文達理事、廖慶龍理事
|
|
(攝於2003年7月26日攝於台大景福館)
|
|
|
|
會後有眾多學員希望能學習完整之脊骨矯治技術課程,遂在復健醫學會之協辦下,開辦了兩期脊骨矯治技術課程,並提供復健專科醫師繼續教育學分(特別感謝劉復康秘書長與阮綜合醫院黃光聖主任之支持)。此兩期課程共有許碩堯等二十三位醫師(註一)完成全程課程。在與會學員的互動交流中,深感脊骨矯治醫學應與現代醫學(medicine)相結合。 而優良的醫療技術更不應敝帚自珍,應該藉由一個兼具研究、教學、服務三大功能的學術組織,在志同道合醫師的共同努力下,作有系統的推廣。遂於2002年八月間,由三十二位發起人(註二)向內政部提出籌組「中華民國整脊醫學會」之申請。經過內政部與衛生署的嚴格審核,終於2003年三月間獲准成立。並於同年四月十二日,召開發起人會議暨第一次籌備會議。會中選出王文達等九位醫師(註三)擔任籌備委員。 後因SARS疫情影響,籌備工作稍有停頓。第二次籌備會議延至同年六月二十一日召開,會中確定成立大會訂在同年七月二十六日,於台大景福館召開。此乃為我國第一個由專科醫師組成並經官方認可的脊骨矯治醫學學術機構,堪為台灣醫療史之重要里程碑。
民國九十三年二月起,本會在復健醫學會詹理事長 瑞棋的大力協助下,先後於台北榮民總醫院復健醫學部舉辦了兩期脊骨矯治醫學技術核心課程,得到醫界同好的熱烈迴響。本會並於民國九十三年間接受內政部委託,分別於北、中、南三區舉辦「教養人員脊椎傷害防治研討會」,教導教養人員脊椎保健的專業知識。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加,本會與社會的互動更為緊密,為能使本會之專業形象更為明確,遂於民國九十四年度會員大會決議將本會名稱變更為「台灣脊骨矯治醫學會(Taiwan Association of Manual Medicine)」,並在「救人的方法愈多愈好」的理念下,廣泛研討中西各家脊骨矯治醫術,期能使會員們在專業領域方面有更多切磋精進的機會。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創會之初,端賴諸創始會員對學習的執著與無私的奉獻。在無任何資助與奧援的情形下,自掏腰包,四處奔走。然一燕不能成夏,眾志方能成城。期盼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能加入我們的行列,為深受病痛所苦的病友尋求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庶幾無忝為醫療工作者之神聖社會責任。
|
|
註一
二十三位完成全程脊骨矯治技術課程的醫師為(以報名先後為序):
許碩堯、詹富盛、楊啟光、黃光聖、王文達、周文傑、翁聖欽、黃千芬、林炯郁、王郁苓、陳智光、端木梁、王博瀚、楊德耕、李才華、武家安、蕭竹生、陳律文、廖恩賜、潘繼仁、廖慶龍、潘柏榮、黃韻琴。
另:張維真、宋宏謙兩位物理治療師亦完成全程課程。
註二
三十二位發起人為(以登記先後為序):
汪作良、李才華、詹富盛、許碩堯、楊啟光、蕭竹生、黃光聖、潘柏榮、 端木梁、武家安、潘繼仁、王郁苓、周文傑、林炯郁、翁聖欽、王文達、林鍊成、王博瀚、陳律文、廖恩賜、黃千芬、林玫君、洪章仁、顏三多、韓天木、賴建宏、陳俊豪、黃茂雄、陳天文、翁銘正、黃俊強、劉晉瑋。
註三
九位籌備委員為(以姓名筆劃為序):
王文達、王博瀚、李才華、汪作良、林炯郁、許碩堯、楊啟光、詹富盛、蕭竹生。
|